
最近网上有一个杨总师长达 40 多分钟的讲座视频,他除了讲到了歼-20,讲了六代机,还提到了美国最新首飞的 B-21 战略轰炸机。当说到歼 20 不装矢量发动机的时候,还真是让人有点感到意外。
杨总师的意思大致就是,在 2018 年珠海航展上,装备了国产矢量发动机的歼-10 做了精彩的超级动作。
但有人就问了歼-20 什么时候能装上矢量发动机?当时杨总师的回答是,你怎么知道没装呢?当然这是他回答话语的一个技巧。在这次讲座中就说了,现在可以说我们不打算再装了,以前是一个机动为王的时代,我们后面打的不是这个仗,有些东西在航展上得瑟就行了,但我们追求的是实效。
矢量发动机,其实就是发动机的尾喷口可以转动,改变了气流的方向,最早应用是美国的F-22,但它那个是二元矢量,它就是一个上下摆动,不能左右摆。俄罗斯的苏-30 系列则是三元矢量,可以上下左右改变气流的方向,矢量发动机可以大大提高飞机的机动性。在近距离格斗的时候,会做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动作,有非常强的实战意义。
杨总师的这一番话,看样子歼-20 不太会装矢量发动机了,根本原因其实还在于歼-20 的用途,未来空战模式以及我们的技术水平去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水平?杨总师说了,以前是机动为王的时代,那我们以后打的不是这个仗,这是什么意思?也就是说,歼-20 未来作战的场景,并不是和那种所谓机动性非常强的隐身战机做近距的格斗,它可能更多的是超视距的远距和中远程的这种攻击,而且他们的作战方式会有很大的改变。
未来的战机更强调的是信息化搜索和探测,以及信息快速处理和判断的能力,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智能化的趋势,与此同时,与其他作战平台形成共享的联合作战。我们可以看现在在美国的 F-35 和 B-21 上已经出现了趋势,矢量发动机再先进,它毕竟是上个时代的产物,已经很难应付未来的作战了,而我们在电子技术、信息化技术在这方面的技术水平非常的高,也就是说,我们选定的未来战机的方向是更加强调它的信息化,强调它的智能化。
